傳球理論

任何的行為都可以看作是一場"遊戲"

slam-dunk-130476

有聽過"賽局理論"嗎,這是現代經濟學裡的一個重要分支,當初接觸賽局後啟發了我這一套理論,當然不像是賽局那種巨深的學科理論,比較像屬於我的一套行動準則,這套準則幫我更理性的檢視自己的行為,釐清事情的局面,是我思考的核心。

tokyo-44-02.jpg

理論的內容就像上圖所示,像是籃球、足球、乒乓等等,這些球類運動在新手階段時,都會做這種傳球式的練習吧,你傳過去,對方再傳過來,這樣各一回合。

如果把這套上個情境呢?比如說聊天好了,你跟你的聊天對象,也就是玩家A、B,你們聊的內容就是遊戲的球,而場地就看你們在咖啡店還是在line上,運作起來就像是對方發了一句:「噯,晚餐吃甚麼?」你收到了以後回了句:「老樣子,巷口的那間。」這樣兩邊各一回合,互相都有丟訊息交換,到這邊只是介紹,接下來看看怎麼運用吧。

A.開打了沒?

有沒有遇過那種你在專心的時候,自顧自地跑過來想找你說話,又或是找些你不想聊的話題,絲毫不管你受的了受不了。套到理論裡就像是,你只是路過球場,就被人拿球一直K,要嘛不接被K,要嘛接了就得跟著撩下去。

反過來也是一樣的,你想找人互動,你丟的球是不是對方想接的?現實中可是沒那麼容易判斷的。

這邊在講細一點,我講的"接",是要從對方那邊得到甚麼,可以是訊息像是對方的名字、電話甚麼的,而"發"則是把自己的事物丟給對方,可以是實物,也可以是話語。那如果你是最先主動要發球的一方,你怎麼確定對方願意接?

先用問句確認意願再開始吧。

B.最大發揮

想想看,剛學一種運動,尤其是乒乓或排球這類,是不是能夠互打越久越開心?如果抱著贏過對方的打算,那還是直接學賽局吧。最大發揮的意義在於,雙方都想進行一場好遊戲,就像回合制遊戲一樣,一回合你出,下回合對方出,雙方互有發揮,如果是對方幫了你忙,至少回報一句謝謝吧,如果不能互有來往,誰還跟你玩啊。

C.跟著球跑

延續前面最大發揮的意思,當你加入一局遊戲,管它籃球、棒球甚麼的,就該配合著遊戲狀況走。這邊舉個職場的例子,當你進入一間公司,是不是該配合公司的工作,而不是高興做多少就做多少。

這邊要說明這不是要求奴性,而是應該以"事情"本身為導向,一件事該怎麼做就怎麼做,而別把自己的,或是對對方的情緒放入互動中,情緒甚麼的當作下一件事處裡。

D.要打,去練舞室打!

籃球有籃球場、棒球有棒球場,按道理做甚麼事,都該看當下場合適不適合,不過這邊我就不用一般用的理由。

最大發揮的原則來說,開始任何一場互動前確認當下場合,最大的好處是,能夠讓接下來的行動順利。我已經受夠要經過走道或是門口時,還要請擋在那說話的誰誰誰借過。

E.我們來玩球,你當球

在前面能舉出的例子都是相對簡易的,很多狀況套進去時,會發現完全不能運作,畢竟只是我個人的思考方式,處理不來複雜的賽局情況,不過很多時候通常是錯誤的理解狀況,下面就舉個例子。

應該都有當過學生的經驗吧,在課堂學習上理想的互動是,學生有問題就發問,老師盡力解答,但實際上老師有進度的壓力,局面應該是老師vs全班學生,這樣就不能用一對一的思考方式。還有更慘的狀況,是課後補習班的部分,家長付錢給老師,老師負責管好學生,在這邊學生就只是那顆球,除非學生主動改變定義。

 

傳球理論說好聽是我構思的理論,其實也就是放在腦子裡生灰的胡思亂想,這一套從沒跟人講過,更別提寫出來整理成篇(要給誰看呢,這個)。這個理論寫了這麼篇,其實也沒那麼複雜,還需要像賽局去計算,就當是場遊戲,再跟人交往互動前…..

思考一下,如何跟人來場好的互動。

 

 

*最近發現編劇的"丟接“概念也有類似的地方


傳球理論” 有 1 則迴響

發表留言